干字当头、改革创新 勇闯教育强省建设的奋进之路——专访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树声
干字当头、改革创新 勇闯教育强省建设的奋进之路——专访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树声
干字当头、改革创新 勇闯教育强省建设的奋进之路——专访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树声
近年来(lái),陕西(shǎnxī)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教育的重要论述和来陕考察重要讲话(zhòngyàojiǎnghuà)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tuīdòng)各级各类教育高质量发展。全国教育大会召开以来,陕西如何守正创新、真抓实干,推动陕西由教育大省(shěng)向教育强省系统跃升,在西部(xībù)地区发挥示范作用?对此,记者日前采访了陕西省委教育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厅长王树声。
问:陕西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落实全国教育(jiàoyù)大会精神和《教育强国(qiángguó)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
答:我们重点抓了3件事:一是召开全省教育(jiàoyù)大会,提出要建成“思政引领强、综合实力强、战略支撑强、服务发展(fāzhǎn)强、民生保障强、开放带动强”的(de)教育强省(qiángshěng),发出教育强省建设(jiànshè)动员令。二是制定《陕西教育强省建设规划纲要(2024—2035年)》,并配套出台立德(lìdé)树人工作指南、高教强省建设实施方案和优质均衡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体系实施方案,构建教育改革发展“1+3”制度体系。三是健全党委(dǎngwěi)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gèfùqízé)的教育领导体制,加强战略性投入和针对性政策支持(zhīchí),引导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广泛凝聚推动教育强省建设的强大合力。
问:陕西如何利用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落实立德(lìdé)树人根本任务?
答:习近平总书记在延安中学考察时强调“用延安精神(jīngshén)教书育人(yùrén)”。陕西高度重视挖掘利用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开展思想政治教育。一是以全国“大思政课”综合改革试验区建设为抓手,搭建“红色文献数据库”,推出“延安精神筑梦红色青年”“西迁精神与大学文化”等一大批(yīdàpī)思政“金课”。二是持续(chíxù)擦亮“大练兵(liànbīng)”活动品牌,引导思政课教师聚焦问题研思政、结合实际讲思政、解决问题看思政,切实提升(tíshēng)思政育人成效。三是丰富实践育人载体,发端于陕西的“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成为广大青年学子服务脱贫攻坚和乡村(xiāngcūn)振兴(zhènxīng)的重要平台。
新(xīn)出台的《新时代陕西省(shǎnxīshěng)立德树人(rén)工作指南》制定了立德树人重点任务清单(qīngdān)和分学段、逐年级、全贯通的教育实践清单。我们将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大力弘扬延安精神、西迁精神,实施“铸魂”“传承”“强基”“淬炼”“解惑”五大行动,扎实做好“百万学子延安行”实践研学、学生成长“千问千答”等活动,打通(dǎtōng)家校社协同育人路径,着力破解学生价值观塑造、心理健康等工作堵点难点,加快构建(gòujiàn)遵循教育规律、注重育人实效(shíxiào)的立德树人新生态(shēngtài)新格局。
问:陕西高等教育资源丰富,如何(rúhé)持续增强高等教育支撑国家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fāzhǎn)的能力水平?
答(dá):近年来,我们聚焦国家战略和区域(qūyù)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充分发挥陕西高教优势,不断强化有组织的人才培养和科技创新(chuàngxīn),建立“就业—专业设置—招生”联动机制,积极探索大中小、本硕博贯通的拔尖(bájiān)创新人才培养模式(móshì),组织高校(gāoxiào)深度融入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持续放大科技成果转化“三项改革”点火器作用,高校承担企事业单位委托经费(jīngfèi)(理工农医类)连续5年位居全国第四,极大激发了高校科技创新活力。
今年,陕西省委(shǎnxīshěngwěi)、省政府将教育科技人才(kējìréncái)体制机制一体改革作为年度“八场硬仗(yìngzhàng)”中(zhōng)的首场硬仗,我们将深入推动以竞争引领和服务实绩为导向的高校贡献度评价改革,在服务支撑(zhīchēng)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中展现教育新担当、新作为。一是加快“双一流”建设,“一校(yīxiào)一策”推进高校分类发展,持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jiégòu),编制学科专业与行业产业耦合图谱,分批组建重点产业链和学科链协同创新(chuàngxīn)联盟,打造(dǎzào)对产业发展具有系统化、全链条支撑能力的学科专业链群。二是深化高校“三项改革”,健全科技成果转化(zhuǎnhuà)机制,发挥中国西部创新港资源优势组建“创新港学院”,推动成效突出的实践(shíjiàn)创新成果加速转化,更好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三是依托未来技术学院、现代产业学院、卓越工程师学院等打造人才培养(réncáipéiyǎng)特区,加快工程硕博士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广本硕博(běnshuòbó)贯通、项目制牵引的育人模式,全面提高人才自主培养能力和水平。
问:地处西北地区,陕西如何不断满足(mǎnzú)人民群众对教育的新期待?
答:我们(wǒmen)立足客观实际,以公平优质为导向(dǎoxiàng),着力夯实基础教育基点。一是持续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全面取消普通高中跨市招生,积极开展综合高中班试点,普通高中招生比例(bǐlì)不断提升。二是持续加强教育帮扶,出台乡村教育发展十条措施,努力缩小城乡、区域、校际教育差距,26个“两项创建”县(xiàn)(区)通过了国家督导评估(pínggū)。三是持续健全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péiyǎng)体系,巩固拓展“双减”成效,广泛开展省市(shěngshì)县校四级“三大球”联赛,“五育”并举培养时代新人。
未来,我们(wǒmen)将(jiāng)聚焦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一是顺应学龄人口变化优化教育资源配置,大力(dàlì)推动基础教育扩优提质,加快推进教育数字化(shùzìhuà),不断增强教育公共服务的普惠性、可及(kějí)性、便捷性。二是以减轻负担、减少焦虑为导向推动中考改革,实施县域高中振兴(zhènxīng)行动,带动县域教育均衡发展。三是突出教师队伍建设这个关键,用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以教师之德涵育学生之德、以教师之智启发学生之智、以教师之行引领学生之行。(本报记者 冯丽(fénglì))
陕西建设教育强省总体部署(bùshǔ)和重要举措
总体部署:全面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教育强国(qiángguó)建设的决策部署和全国教育大会(dàhuì)精神,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守正(shǒuzhèng)创新、真抓实干,推动陕西由教育大省向教育强省系统跃升。到(dào)2027年,教育强省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效,高质量教育体系初步(chūbù)形成,在西部地区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到2035年,全面建成教育强省,高质量教育体系全面建成,成为(chéngwéi)全国重要教育中心和“一带一路”教育高地,为国家战略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有力(yǒulì)支撑。
重要举措:加强(jiāqiáng)和改进新时代(shídài)学校思想政治教育,强化实践育人和网络育人实效,构建新时代陕西立德树人工作(gōngzuò)体系,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推动义务教育优质(yōuzhì)均衡和(hé)城乡一体化,促进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安全优质和高中阶段学校多样化发展,推进基础教育公平优质发展。
分类推进高校改革发展,推进“双一流”建设和拔尖(bájiān)创新人才培养(réncáipéiyǎng),提升高校科技成果转化效能(xiàonéng),巩固拓展高等教育优势,培育壮大战略科技力量。
提升职业学校关键办学能力,全面(quánmiàn)深化职业教育产教(chǎnjiào)融合,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
以教育家精神铸魂强师,深化教师(jiàoshī)管理体制机制改革,建强高素质专业化(zhuānyèhuà)教师队伍。
深化教育综合改革,促进人工智能赋能教育变革,激发(jīfā)教育发展(fāzhǎn)活力。
深度融入共建“一带(yīdài)一路”大格局(géjú),深化教育交流与合作,建设“一带一路”教育高地。




相关推荐
评论列表
暂无评论,快抢沙发吧~
你 发表评论:
欢迎